TCAD 模擬收斂問題
收斂問題
Sentaurus Device 有非常多種可模擬大電場下之飽和遷移率的模型,而這主要是設定有效電場的模型。其中,最自然的選擇就是 Eparallel driving model。這種模型取總電場平行於電流方向上的分量。不過這通常會導致嚴重的收斂問題。主要是因為電場跟電流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,除此之外,以 MOSFET 通道為例,通常垂直與平行通道方向之電場數量級差很多,因為演算之數值誤差會「混合」這兩個分量,所以這種 Eparallel 模型會使得每個節點上的 driving force變化許多,進而改變電流方向,又接著改變電場分量,所以會造成極為不穩定的情況。
其中一個折衷的辦法,就是只考慮平行於 silicon-oxide 界面上的電場,可以使用 HighFieldSaturation(EparallelToInterface) 指令來啟動這模型。只要大部分的電流都平行於界面,那基本上這就是個很好的模型。然而,目前最新科技通常會使得 source/drain 的電流以「向外散開,向內吸入」的方式進入與離開。例如說目前的 ultrashalow source and drain extensions。電流散開之後,電流就不再平行於界面,而這模型可能會帶來將近 5-15 % 的誤差。因此,如果你知道電流的方向,那麼你也可以設定用來計算平行電場分量之方向向量,而不再只是單純地與最鄰近的界面平行的方向。例如說,如果你覺得電流主要是沿著 x 軸在流動,那麼可以在 Math section 設定 EparallelToInterface (Direction = (1 0 0))。
最常用的 driving force 是 quasi-Fermi potential 的梯度模型。通常這跟平行電場模型是一樣的,但它的演算法比較穩定。可以用 HighFieldSaturation(GradQuasiFermi) 選項來啟動它。不過,即便如此,還是可能會造成收斂問題。這是因為通常 quasi-Fermi potential 的梯度都非常的陡峭,變化得太過劇烈或是非常的不平滑,而這往往切得比較不好的網格所造成的。
但在有些時候,即便網格切得很好,還是沒辦法收斂。有時是因為低載子濃度的區域的濃度相對誤差都滿高的,而這會進一步導致 quasi-Fermi potential 的誤差變得滿大的。因為這些區域通常對總電流的貢獻並不是很顯著,所以算得太準反而會讓模擬跑得更慢。不過,你確實需要確認一下這些低密度是不是導致發散。
除此之外,也可藉由設定 RefDens_eGradQuasiFermi_EparallelToInterface 與 RefDens_hGradQuasiFermi_EparallelToInterface 來使用「內插 GradQuasiFermi 與 Eparallel」的 driving force 模型。該參數定義了 gradual transition 發生的局域載子濃度。例如說,如果設定為 1e12,那麼當載子濃度高於 1e12,就使用 GradQuasiFermi model,反之則使用 Eparallel model。通常 1e12 並不會影響到總電流,但仍能改善收斂問題。有時甚至需要用到 1e14 ~ 1e16 以獲得更好的收斂,但要留意不同設定所得到的電流是否一致,以確定 Eparallel driving force 帶來的誤差仍可接受。
另一種內插法是 QausiGradFermi 與 電場本身,可使用 RefDens_eGradQuasiFermi_ElectricField 與 RefDens_eGradQuasiFermi_ElectricField 參數來設定。
還有一種方法改善收斂,就是在低濃度的地方逐漸忽略 driving force。可以藉由 RefDens_eGradQuasiFermi_Zero (for electrons) and RefDens_hGradQuasiFermi_Zero (for holes) 設定,將它們設定為正值即可。例如說,如果設定為 1e10,那麼在 1e10 濃度以下的地方就不會用到 driving force。
還有一個在物理上可行的做法,就是使用 hydrodynamic transport model。這時 sdevice 會計算局域載子溫度,接著並用來計算 driving force。可以藉由 HighFieldSaturation(CarrierTempDrive) 來開啟它。有時會因為有比較好的收斂而改善通常 HT model 算太慢的現象。總之,如果你在使用 GradQuasiFermi 時遇到了收斂問題。那麼你可以:
- 確保通道的網格足夠細緻與均勻
- 考慮改成 EparallelToInterface
- 如果 terminal currents 誤差實在很大,那麼可考慮將 RefDens_e/hGradQuasiFermi_ElectricField 設定為 1e12 或者更高。
- 設定 RefDens_e/hGradQuasiFermi_Zero 到 1e10 或者更高以忽略在低於該濃度時的 driving force 計算
- 最後可以考慮改用 hydrodynamic transport model。
常見模擬參數之意義
- HighFieldSaturation(GradQuasiFermi)
- RefDens_hGradQuasiFermi_Zero:低於其值則忽略 damp 有效電場
- RefDens_eGradQuasiFermi_EparallelToInterface:高於其值則使用 GradQuasiFermi,低於則 EparallelToInterface。
- RefDens_eGradQuasiFermi_ElectricField:高於其值則使用 GradQuasiFermi,低於則 Eparallel
External resistor method
這方法很有用,但是非常慢。
簡單來說,只是在元件上串聯一個電阻。
但因為我們設定 \(R=V_b/I_b\),所以在 InnerVoltage 到達 \(V_b\) 時,OuterVoltage
會是兩倍的崩潰電壓。而在那之前,因為電流實在是很小,所以外接電阻分配到的分壓並沒有追到元件分壓,使得大部分分壓都會正常地落在元件上。設定方法為,先在其中一個電極設定電阻,如下所示。
Electrode {
{ Name= "substrate" Voltage= 0.0 }
#if "@BVmethod@" == "resistor"
{ Name= "anode" Voltage= 0.0 Resistor= @R@}
#else
{ Name= "anode" Voltage= 0.0 }
#endif
}
設定好之後其實就大功告成了。不過此時因為你只能夠控制某電極的電位,而在其中一個電極電位被設定為 Voltage=0.0 的情況下,這相當於設定兩電極(anode與substrate)之間的電壓,即「元件與電阻」的總跨壓。因此,倘若元件開始崩潰,電流開始爆增,那麼「元件與電阻」的總跨壓將會變得非常大。因此如果將後續的模擬目標電壓設定為-50V 或甚至是 -100V,那因為元件分到的跨壓一定比較小,所以很可能沒達到目標。因此這時需要將最後的目標電壓設定得高一點,通常我都設定-500到-1000。有時為了更加準確而會設定為-2000。
Trap 設定(sdevice)
Another available species is the fixed charge, which is a trap fully occupied by either electrons or holes. Therefore, its charge stays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entire simulation and does not depend on electrical bias conditions. Electron–hole recombination through such a trap is not allowed. This type of trap uses the FixedCharge keyword for a trap specification.
Recombination & Generation rate
- 基本上它們都遵守 SRH recombination rate:
$$ R_{SRH}=\frac{np-n_i^2}{\tau_{p0}(n+n_1)+\tau_{n_0}(p+p_1)} $$
但是沒辦法在 sdevice 用 SRHRecombination( Integrate( Semiconductor ) ) 觀察到這些特地、額外設定的 trap 造成的 SHR recombination rate,反而必須使用:
CurrentPlot {
eGapStatesRecombination( Integrate( Semiconductor ) )
eGapStatesRecombination( Integrate( Region="Absorption" ) )
eGapStatesRecombination( Integrate( Region="Multiplication" ) )
hGapStatesRecombination( Integrate( Semiconductor ) )
hGapStatesRecombination( Integrate( Region="Absorption" ) )
hGapStatesRecombination( Integrate( Region="Multiplication" ) )
}
才能夠看見這些 trap 的貢獻。
Trap-assisted tunneling
這些 Trap 預設並沒有 trap-assisted tunneling 效果。換言之,即便之前設定了 Physics{Recombination(SRH(ElectricField(Lifetime=Hurkx)))}
,也不會讓 trap 有此效應。這需要額外設定:
Physics(Region="Absorption"){
Traps(eNeutral Level fromMidBandGap EnergyMid=@Eti@
Conc=1e15 eXsection=@eXsec@ hXsection=@hXsec@
SpatialShape=Gaussian SpaceMid=(@PosX@, 1.5) SpaceSig=(@Lx@, 1e3)
Tunneling(Hurkx)
)
}
上面的Tunneling(Hurkx)就是 trap-assisted tunneling 效應。
Lifetime 雖然 lifetime 滿足底下公式:
$$ \tau_{n,p}=\frac{1}{\sigma_{n,p}v_{n,p}N_t} $$
但是沒辦法直接使用eLifetime與hLifetime觀察,需要手動將上述數據相乘。